学仙二首

石上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岂不见古来三人俱弟兄,结茅深山读仙经。 上有青冥倚天之绝壁,下有飕飗万壑之松声。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之兄诵读。 读多七过可乞言,为子心精得神仙。可怜二弟仰天泣,一失毫釐千万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凿井:挖井。
  • 惰心:懒惰的心思。
  • 中路:半途。
  • 结茅:搭建茅屋。
  • 青冥:指天空。
  • 倚天:靠着天,形容极高。
  • 绝壁:陡峭的山壁。
  • 飕飗:风声。
  • 万壑:无数的山谷。
  • 仙人:神话中的神仙。
  • 七过:七遍。
  • 乞言:请求指教。
  • 心精:心神,精神。
  • 毫釐:极小的距离或差别。

翻译

在石头上挖井,希望能见到水,但懒惰的心思一出现,就会半途而废。难道没听说过古时候有三个人像兄弟一样,他们在深山中搭建茅屋,一起读仙经。

他们所在的地方,上方是高耸入云的陡峭山壁,下方是无数山谷中风声呼啸的松林。仙人变化成白鹿,两个弟弟玩耍,而哥哥则在诵读。

哥哥读了七遍仙经后,可以请求仙人的指教,他的精神得到了神仙的认可。可怜的两个弟弟仰天哭泣,因为他们的一点小失误,可能就要错过千万年的仙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三兄弟的不同行为和结果,强调了勤奋和坚持的重要性。诗中描绘的深山、绝壁、松声等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修仙环境。通过仙人化鹿的情节,增添了神秘色彩,同时也突出了哥哥的专注和两个弟弟的轻率。诗歌最后以两个弟弟的哭泣作为结尾,警示人们修仙之路不容许丝毫懈怠。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