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补阙王鍊师自徐方清路同舟南下于台头寺留别赵员外裴补阙同赋杂题一首
朝朝春事晚,泛泛行舟远。
淮海思无穷,悠扬烟景中。
幸将仙子去,复与故人同。
高枕随流水,轻帆任远风。
钟声野寺迥,草色故城空。
送别高台上,裴回共惆怅。
悬知白日斜,定是犹相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泛泛:形容船只在水上轻轻漂浮的样子。
- 淮海:指淮河流域和海滨地区。
- 悠扬:形容声音或景色长久而美好。
- 烟景:朦胧的景色,常指雾气或烟雾中的景致。
- 高枕:比喻无忧无虑,安逸自在。
- 迥:远,遥远。
- 裴回:徘徊,来回走动。
- 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感到悲伤。
- 悬知:预知,料想。
- 定是:一定是。
翻译
每天春天的景色都来得晚,我们乘着轻舟远行。 淮海的美景让人思绪万千,在朦胧的烟雾中悠扬地展现。 幸运地与仙子一同离去,又与老朋友重逢。 随着流水安逸地躺着,任由轻帆随风远行。 野寺的钟声遥远,古城的草色显得空旷。 在高台上送别,徘徊中共同感受着悲伤。 预感到太阳即将西斜,我们一定还会相互眺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皇甫冉与友人一同南下的旅途中的景色与情感。诗中,“泛泛行舟远”和“轻帆任远风”表达了旅途的轻松与自由,而“淮海思无穷”和“悠扬烟景中”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后半部分,通过“钟声野寺迥”和“草色故城空”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的怀念。最后,诗人在“送别高台上”与友人共同感受离别的惆怅,预感到未来的相望,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自然和友情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