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三中丞去岁有台中五言四韵未及酬报今领黔南途经蜀门百里而近愿言款觌封略间然因追曩篇持以赠之

在昔谬司宪,常僚惟有君。 报恩如皎日,致位等青云。 削藁书难见,除苛事早吟。 双旌不可驻,风雪路岐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窦三中丞: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台中:指中央政府机构。
  • 五言四韵:指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四句,每句押韵。
  • 酬报:回应或报答。
  • 黔南:地名,今贵州省南部。
  • 蜀门:指四川的门户,即四川的边界。
  • 款觌(kuǎn dí):亲切地相见。
  • 封略:指疆域或边界。
  • 曩篇(nǎng piān):过去的诗篇。
  • 谬司宪:错误地担任了监察官的职务。
  • 常僚:日常的同僚。
  • 报恩:回报恩情。
  • 致位:达到高位。
  • 青云:比喻高官显贵。
  • 削藁(xuē gǎo):削去草稿,指修改或删除文字。
  • 除苛:除去繁琐苛刻的事物。
  • 双旌: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这里指官员的身份。
  • 风雪路岐:风雪中的岔路,比喻艰难的旅途。

翻译

在过去,我错误地担任了监察官的职务,而日常的同僚中只有你。我回报你的恩情如同明亮的太阳,你的地位也如同青云直上。修改文字难以表达我的心意,除去繁琐的事务,我早早地吟咏。作为官员的我无法停留,面对风雪中的岔路,我们分道扬镳。

赏析

这首诗是武元衡对窦三中丞的回应和赠别之作。诗中,武元衡表达了对窦三中丞的深厚友情和对其高升的祝贺。他回忆了两人在官场上的共同经历,并感慨于即将分别的无奈。诗的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皎日”、“青云”等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祝愿,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武元衡

武元衡,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1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