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端上人游天台

师今欲向天台去,来说天台意最真。 溪过石桥为险处,路逢毛褐是真人。 云边望字钟声远,雪里寻僧脚迹新。 只可且论经夏别,莫教琪树两回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指端上人,即诗人的朋友。
  • 天台:指天台山,位于浙江省,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
  • 溪过石桥:指山间溪流上架设的石桥,此处形容路途艰险。
  • 毛褐:指穿着粗布衣的隐士或僧人,这里指真正的修行者。
  • 云边望字:指在云雾缭绕的山边,远望寺庙的钟声。
  • 雪里寻僧:在雪地中寻找僧人的足迹,表示对修行者的敬仰。
  • 琪树:指珍贵的树木,这里比喻美好的时光。

翻译

老师您即将前往天台山,来此向我述说天台的真正意义。 溪流经过石桥,是路途中最险峻的地方; 遇到穿着粗布衣的行人,那便是真正的修行者。 在云雾缭绕的山边,远望寺庙的钟声悠扬; 在雪地中寻找僧人的足迹,那足迹显得格外新鲜。 我们只能暂时讨论这个夏天的离别, 不要让这美好的时光再次流逝。

赏析

这首诗是施肩吾送别端上人前往天台山时所作。诗中,施肩吾通过对天台山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端上人修行之路的赞美和对离别的不舍。诗中的“溪过石桥”、“路逢毛褐”等句,既描绘了天台山的险峻和修行者的形象,也寓意着修行之路的艰难与真实。后两句则通过对钟声和僧人足迹的描写,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敬仰和对离别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施肩吾

唐睦州分水人,字希圣。宪宗元和进士。后隐居洪州西山,世称“华阳真人”。为诗奇丽。有《西山集》。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