茔禅师房观山海图
真僧闭精宇,灭迹含达观。
列嶂图云山,攒峰入霄汉。
丹崖森在目,清昼疑卷幔。
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
烟涛争喷薄,岛屿相凌乱。
征帆飘空中,瀑水洒天半。
峥嵘若可陟,想像徒盈叹。
杳与真心冥,遂谐静者玩。
如登赤城里,揭步沧洲畔。
即事能娱人,从兹得消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精宇:指僧人修行的地方。
- 达观:超然物外的态度。
- 列嶂:连绵的山峰。
- 攒峰:聚集的山峰。
- 霄汉:天空。
- 丹崖:红色的山崖。
- 卷幔:卷起的帷幕。
- 蓬壶:传说中的仙山。
- 瀛海:大海。
- 喷薄:形容水势汹涌。
- 凌乱:杂乱无序。
- 征帆:远行的船帆。
- 瀑水:瀑布。
- 峥嵘:形容山势险峻。
- 陟:登高。
- 真心:本心,真我。
- 静者:指追求内心平静的人。
- 赤城:传说中的仙山。
- 揭步:起步。
- 沧洲:指海边。
- 即事:眼前的事物。
翻译
真正的僧人关闭在修行的精宇中,消失的踪迹蕴含着超然的态度。 连绵的山峰在图画中描绘着云山,聚集的山峰直插云霄。 红色的山崖森然在眼前,清朗的白天仿佛卷起了帷幕。 仙山蓬壶出现在窗户前,大海瀛海仿佛就在几案之下。 烟雾和波涛争相喷涌,岛屿相互交错凌乱。 远行的船帆在空中飘扬,瀑布水从天半洒落。 山势险峻仿佛可以攀登,想象中充满了赞叹。 与真我心灵相通,于是与追求内心平静的人和谐相处。 如同登上传说中的仙山赤城,起步于海边的沧洲。 眼前的事物能够带来愉悦,从此得到心灵的消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禅师房中观赏山海图的情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图画中山水的壮丽与神秘。诗中“丹崖森在目,清昼疑卷幔”等句,巧妙地将图画中的景致与现实中的感受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禅意生活的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中一贯的豪放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