詶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

· 李白
学道三千春,自言羲和人。 轩盖宛若梦,云松长相亲。 偶将二公合,复与三山邻。 喜结海上契,自为天外宾。 鸾翮我先铩,龙性君莫驯。 朴散不尚古,时讹皆失真。 勿踏荒溪坡,朅来浩然津。 薜带何辞楚,桃源堪避秦。 世迫且离别,心在期隐沦。 酬赠非炯诫,永言铭佩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óu):答谢。
  • 补阙:官名,唐代谏官。
  • 惠翼: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庄庙:庄重的庙宇。
  • 宋丞:官名,宋代的丞相。
  • (cǐ):清澈。
  • 羲和: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御者。
  • 轩盖:华美的车盖,代指高官显贵。
  • 云松:高耸入云的松树,象征高洁。
  •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鸾翮 (luán hé):鸾鸟的羽毛,代指高贵的身份或才华。
  • (shā):摧残,损伤。
  • 龙性:比喻非凡的才能或性格。
  • 朴散:朴实无华的状态消散。
  • 朅来 (qiè lái):离去后再次回来。
  • 薜带 (bì dài):用薜荔制成的带子,象征隐逸。
  • 桃源:桃花源,象征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隐沦:隐居沉沦。
  • 炯诫 (jiǒng jiè):明亮的警示。
  • 铭佩:铭记在心,佩戴在身。

翻译

学道已有三千年,自称为羲和的后人。 华美的车盖如同梦境,高耸的松树与我长相亲近。 偶然间与两位高人结合,又与三座仙山为邻。 欣喜地结下了海上的契约,自认为是天外的宾客。 我的鸾鸟羽毛已被摧残,你的龙性不可驯服。 朴实无华的状态不再崇尚古风,时代的讹误都失去了真实。 不要踏足荒凉的溪边坡地,离去后再次回到浩然的渡口。 用薜荔制成的带子何须推辞楚地,桃花源足以躲避秦时的战乱。 世事迫使我与你离别,心中期待着隐居沉沦。 答谢赠言并非明亮的警示,而是永远铭记在心,佩戴在身。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友人的赠别之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学道三千春”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追求,“轩盖宛若梦”与“云松长相亲”则描绘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后文通过对“鸾翮”与“龙性”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个性自由的坚持。结尾处,诗人以“薜带”和“桃源”为象征,强调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同时“酬赠非炯诫”表明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沉与真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诗歌魅力。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