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吴门二十四韵

· 李绅
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 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 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 水光摇极浦,草色辨长洲。 忆作麻衣翠,曾为旅棹游。 放歌随楚老,清宴奉诸侯。 花寺听莺入,春湖看雁留。 里吟传绮唱,乡语认歈讴。 桥转攒虹饮,波通斗鹢浮。 竹扉梅圃静,水巷橘园幽。 缝堵荒麋苑,穿岩破虎丘。 旧风犹越鼓,馀俗尚吴钩。 故馆曾闲访,遗基亦遍搜。 吹台山木尽,香径佛宫秋。 帐殿菰蒲掩,云房露雾收。 苧萝妖覆灭,荆棘鬼包羞。 风月俄黄绶,经过半白头。 重来冠盖客,非复别离愁。 候火分通陌,前旌驻外邮。 水风摇綵旆,堤柳引鸣驺。 问吏儿孙隔,呼名礼敬修。 顾瞻殊宿昔,语默过悲忧。 义感心空在,容衰日易偷。 还持沧海诏,从此布皇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阊门(chāng mén):苏州古城西门,通往虎丘方向。
  • 青翰(qīng hàn):古代一种青色的鸟,这里指船只。
  • 丹楹(dān yíng):红色的柱子。
  • 极浦(jí pǔ):遥远的水边。
  • 长洲(cháng zhōu):地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 麻衣(má yī):古代的一种服饰,这里指平民服装。
  • 楚老(chǔ lǎo):楚地的老人,这里指楚地的风俗。
  • 绮唱(qǐ chàng):华美的歌曲。
  • 歈讴(yú ōu):古代的一种歌谣。
  • 攒虹饮(zǎn hóng yǐn):形容桥的形状像虹。
  • 斗鹢(dòu yì):古代的一种水鸟,这里指船只。
  • 麋苑(mí yuàn):养麋鹿的园子。
  • 吴钩(wú gōu):古代吴地的一种兵器,这里指吴地的风俗。
  • 菰蒲(gū pú):两种水生植物。
  • 苧萝(zhù luó):地名,传说中西施的故乡。
  • 荆棘(jīng jí):带刺的灌木。
  • 黄绶(huáng shòu):古代官员的绶带,这里指官职。
  • 冠盖(guān gài):古代官员的帽子和车盖,这里指官员。
  • 綵旆(cǎi pèi):彩色的旗帜。
  • 鸣驺(míng zōu):古代官员出行时的随从。
  • 顾瞻(gù zhān):回头看。
  • 语默(yǔ mò):说话和沉默。
  • 悲忧(bēi yōu):悲伤忧愁。
  • 容衰(róng shuāi):容貌衰老。
  • 沧海诏(cāng hǎi zhào):指皇帝的诏书。
  • 皇猷(huáng yóu):皇帝的谋划。

翻译

烟雾缭绕的水面环绕着吴都的城郭,阊门横跨在碧绿的河流之上。绿杨树荫下的深浅小巷,青色的船只往来穿梭。千家万户的朱红门户,百处楼阁的红色柱子。水光闪烁在遥远的水边,草色清晰地辨认出长洲。回忆起穿着麻衣的时光,曾经作为旅人乘船游历。放声歌唱,随着楚地的老人,清雅的宴会侍奉诸侯。在花寺中聆听黄莺的歌声,春天的湖边看雁停留。乡里的吟唱传递着华美的歌曲,乡音辨认着古老的歌谣。桥形如虹,水波中船只如斗鹢浮动。竹扉和梅圃静谧,水巷和橘园幽深。穿过荒废的麋鹿苑,穿越岩石到达虎丘。旧时的风俗依旧回响着越鼓,余下的习俗仍是吴钩。曾经闲逛的故馆,遗迹也遍寻不漏。吹台上的山木已尽,香径上的佛宫已是秋天。帐殿被菰蒲遮掩,云房中的露雾已收。苧萝的妖娆已覆灭,荆棘中鬼魅感到羞愧。风月间已是黄绶官员,经过时已半白头。重来的官员,不再是别离的愁绪。候火分布在通衢大道,前行的旌旗驻扎在外邮。水风摇动着彩色的旗帜,堤柳引导着鸣驺。询问吏员,儿孙已隔,呼唤名字,礼仪依旧。回头看已非昔日,言语沉默中过度的悲伤忧愁。义感依旧在心,容颜却日渐衰老。还持有沧海的诏书,从此布下皇帝的谋划。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吴都的繁华景象和作者的怀旧之情。诗中通过对吴都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同时,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结尾,作者以持有皇帝诏书的形象,暗示了自己将继续为国家的谋划贡献力量,体现了其忠诚与担当。

李绅

李绅

李绅,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1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