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 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士,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颍川水:指颍河,流经今河南省,古代传说中尧舜时代的地方。
  • 首阳蕨:首阳山上的蕨菜,传说中的隐士伯夷、叔齐因不食周粟而饿死于此。
  • 含光混世:隐含光芒,混迹于世俗之中。
  • 孤高:孤傲高洁。
  • 云月:比喻高洁的志向。
  • 子胥: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大夫,因忠言逆耳被吴王夫差所杀。
  •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因政治斗争失败投汨罗江自尽。
  • 陆机:西晋文学家,因政治斗争被杀。
  • 李斯:秦朝丞相,后被赵高陷害而死。
  • 华亭鹤唳:陆机临刑前怀念家乡华亭(今上海松江)的鹤鸣声。
  • 上蔡苍鹰:李斯临刑前怀念家乡上蔡(今河南上蔡)的苍鹰。
  • 张翰:西晋文学家,以放达不羁著称。
  • 达士:通达事理的人。

翻译

不要用耳朵去洗颍川的水,不要用嘴去吃首阳山的蕨菜。隐含光芒,混迹于世俗之中,最重要的是无名无利,何必追求孤傲高洁如云月呢?

我观察自古以来的贤人达士,功成之后不退隐的都遭遇了不幸。伍子胥被抛弃在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投江于湘水之滨。陆机才华横溢又怎能自保,李斯若早些卸下重担又怎会如此。

华亭的鹤鸣声岂能再听到,上蔡的苍鹰又何足挂齿?你难道没看见吴中的张翰,他被称为达士,秋风一吹便想起了江东的行旅。

让我们在生前享受一杯酒的快乐,何必追求身后千年的名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如伍子胥、屈原、陆机和李斯,强调了功成名就后的危险和隐退的重要性。最后,以张翰为例,倡导活在当下,享受眼前的快乐,不必过分追求后世的名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