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至郢中

远游经海峤,返棹归山阿。 日夕见乔木,乡关在伐柯。 愁随江路尽,喜入郢门多。 左右看桑土,依然即匪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峤(jiào):海边的山。
  • 返棹(zhào):返回的船。
  • 山阿(ē):山的曲折处。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乡关:故乡。
  • 伐柯:砍伐的树木,这里指故乡的景象。
  • 郢门:指郢都,即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
  • 桑土:桑树和土地,指故乡的景物。
  • 匪他:不是别的,即指故乡。

翻译

远行经过海边的山,乘船返回山中的曲折处。 夕阳下看到高大的树木,故乡的景象就在眼前。 忧愁随着江路渐渐消散,喜悦涌入郢都的门。 四周环顾桑树和土地,依然是我熟悉的故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孟浩然远游归来,重返故乡的情景。诗中,“远游经海峤,返棹归山阿”表达了诗人旅途的艰辛与归途的喜悦。后两句“日夕见乔木,乡关在伐柯”则通过夕阳下的乔木和故乡的景象,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回忆。最后两句“左右看桑土,依然即匪他”则强调了故乡景物的熟悉与亲切,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与回归的喜悦。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