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多楼

· 李贺
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 风吹沙作云,一时渡辽水。 天白水如练,甲丝双串断。 行行莫苦辛,城月犹残半。 晓气朔烟上,趢趗胡马蹄。 行人临水别,隔陇长东西。
拼音

注释

摩多楼子:乐府旧题,言征伐弋猎之事。 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玉塞,玉门关也,在炖煌。《西域传》云:"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师古注曰:阨,塞也。金人,《汉书》载,休屠王国作金人以祭天。此借指休屠地今武威。 风吹沙作云,一时渡辽水:辽水,《地理志》云:"辽水出塞外,南至安市,入海行二千二百五十里。此借言边地也。 天白水如练,甲丝双串断:甲丝,缝甲胄之丝也。 晓气朔烟上,趢趗胡马蹄:趢趗,音鹿镞,急促细碎貌。 行人临水别,陇水长东西:临水,《秦州记》云:"陇西郡陇山,其上悬崖吐溜于中岭,因名万石泉,泉益漫散而下,故北人于此歌曰:陇头流水,流离四下,念我行役,飘然旷野,登髙逺望,涕泗双堕。"陇水,吴本作隔陇。

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一首乐府诗,述征伐之苦。

赏析

陈梅章评曰:其言犹紧欠妍,似五言古。与乐府有粒黍之别。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塞(yù sài):指玉门关,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 金人:指西域的民族。
  • 辽水:即辽河,位于今辽宁省。
  • :白色的绸子。
  • 甲丝:指战士的盔甲上的丝带。
  • 趢趗(lù cù):形容细碎的脚步声。
  • :指陇山,位于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处。

翻译

从玉门关前往西域的民族,相距二万四千里。 风卷起沙尘,仿佛云雾,瞬间横渡辽河。 天空晴朗,河水如白色的绸子,战士的盔甲丝带断裂成双。 一路行军,不要过于辛苦,城中的月光还残留一半。 清晨的气息随着北方的烟雾上升,细碎的马蹄声在胡地回响。 行人面对河水告别,隔着陇山,东西相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塞的苍凉景象和战士的艰辛生活。通过“玉塞”、“金人”、“辽水”等地理名词,勾勒出一幅边疆辽阔的画面。诗中“风吹沙作云”形象地描绘了边塞风沙的猛烈,而“天白水如练”则以静谧的笔触对比了战地的残酷。结尾的“行人临水别,隔陇长东西”表达了战士们离乡背井的无奈与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感悟。

李贺

李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