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侍御北津泛舟

津无蛟龙患,日夕常安流。 本欲避骢马,何如同鹢舟。 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 莫奏琴中鹤,且随波上鸥。 堤缘九里郭,山面百城楼。 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 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骢马(cōng mǎ):指高官显贵所乘的马。
  • 鹢舟(yì zhōu):古代一种船头画有鹢鸟的船,这里泛指小船。
  • 琴中鹤:比喻高雅的音乐或隐逸的生活。
  • 沧洲:指隐居的地方,常用来比喻远离尘嚣的幽静之地。

翻译

渡口没有蛟龙的威胁,日夜常有平静的流水。 本想避开高官显贵,何不一同乘坐小船。 这岂不是今日的幸运,曾经也是往年的游历。 不要弹奏那高雅的琴曲,暂且随着波上的海鸥。 堤岸围绕着九里的城郭,山前面对着百城的楼阁。 自视身为一个耕作者,才华并非与管乐相媲美。 听说您推荐了草泽之士,从此我将泛舟于隐居的沧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孟浩然与黄侍御在北津泛舟的情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诗中“津无蛟龙患,日夕常安流”描绘了渡口的宁静,与后文的隐逸生活相呼应。通过“避骢马”与“同鹢舟”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偏好。最后,诗人借“泛沧洲”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