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 李白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 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直木忌先伐,芳兰哀自焚。 盈满天所损,沈冥道为群。 东海沈碧水,西关乘紫云。 鲁连及柱史,可以蹑清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抱玉:怀抱宝玉,比喻怀有才华或美德。
  • 见疑:被怀疑。
  • 良宝:珍贵的宝物,比喻贤才。
  • 徒劳:白费力气。
  • 直木:直的树木,比喻正直的人。
  • 芳兰:香草,比喻有德之人。
  • :悲伤。
  • 自焚:自我毁灭。
  • 盈满:过度充盈。
  • 天所损:自然界会削减。
  • 沈冥:深沉隐晦,这里指隐居。
  • 道为群:与道合群,指隐居修道。
  • 沈碧水:深碧的水,指东海。
  • 乘紫云:乘着紫色的云,比喻升仙。
  • 鲁连:战国时期的智者。
  • 柱史:古代官名,这里指高官。
  • 蹑清芬:追随清高的香气,比喻追求高尚的品德。

翻译

怀抱宝玉进入楚国,却像古代传说中那样被怀疑。 珍贵的宝物最终被抛弃,白白地三次献给君王。 直的树木忌讳先被砍伐,芳香的兰草悲伤于自我毁灭。 过度充盈会受到天道的削减,深沉隐晦地隐居与道合群。 东海深碧的水,西关乘着紫色的云。 追随鲁连和柱史,可以追求高尚的品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和美德不被理解和珍视的悲哀。诗中“抱玉入楚国”与“良宝终见弃”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贤才被忽视的现实。后文通过“直木”、“芳兰”的比喻,进一步抒发了正直有德之人常遭不幸的感慨。结尾提到鲁连和柱史,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高尚品德的向往和决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