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 · 夏歌

·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拼音

注释

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若耶(yē):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回舟」句: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越王:指越王勾践。

这首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这一「隘」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以合理的想象来补足: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 (ài):拥挤。
  • 若耶:溪名,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翻译

镜湖之水方圆三百里,到处都生长着荷花。五月西施来采摘,引得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采莲的小舟不等月亮升起就归去,西施被越王带回了王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夏日采莲图。诗的开头展现出广阔的镜湖以及湖面上盛开的荷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通过描写西施采莲时人们争相观看的热闹场景,突出了西施的美丽动人以及采莲活动的吸引力。最后两句“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写出了采莲结束得迅速,也暗示了西施命运的归宿。整首诗意境清新,节奏明快,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夏日的美好与活力。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