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召北还,元日邀友人集大安暨氏耀金亭,分得连字

圣主筹边日,孤臣应召年。 临池惊短鬓,聚梗识多贤。 二水分闽楚,丹心誓地天。 感恩怀尺疏,直欲捣祁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召:接受皇帝的命令。
  • 北还:向北返回。
  •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 临池:靠近水池,这里指照镜子。
  • 短鬓:指头发短,形容年纪已大。
  • 聚梗:聚集的芦苇梗,比喻聚集的贤才。
  • 二水:指两条河流,这里可能指福建和湖北的地理特征。
  • 丹心:赤诚的心。
  • 誓地天:对天地发誓。
  • 尺疏:指奏章,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的文书。
  • 捣祁连:祁连山,这里比喻要攻克难关。

翻译

在圣明的君主筹划边疆事务的日子里,我这孤立无援的臣子被召回了。 在镜前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白发苍苍,聚集的芦苇梗让我认识到周围有许多贤才。 两条河流分别流经福建和湖北,我怀着赤诚的心对天地发誓。 感激之情让我怀着奏章,直想要攻克难关,为国效力!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名将戚继光在被召还北方的元日,与友人集会时所作。诗中,戚继光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边疆事务的关心。通过“临池惊短鬓”一句,他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已老,但仍怀抱报国之志。诗的最后两句“感恩怀尺疏,直欲捣祁连”,更是展现了他不畏艰难,愿意为国家攻克难关的决心和勇气。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戚继光作为一位忠诚将领的豪情壮志。

戚继光

戚继光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