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丙子: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此处指明代的某一年。
-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即春节的前夜。
- 署中:官署之中,指官府。
-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和劳碌。
- 未晤:未曾领悟。
- 梦中非:梦中的虚幻与不真实。
- 半生:半辈子,指人生的前半段。
- 俯仰:比喻时间的短暂,一俯一仰之间,即表示时间的流逝。
- 三辅:古代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这里可能指作者任职的地方。
- 蹉跎:虚度光阴。
- 腊又归:腊月结束,新的一年又到来。
- 寒漏尽:寒冷的夜晚结束,指天亮。
- 垄云:田间的云,比喻田园生活。
- 片心违:心愿未能实现。
- 赤胆:比喻忠诚。
- 殷:深红,这里指颜色深沉。
翻译
五十岁的我,被春光隔绝在曙光之外,风尘仆仆的生活中未曾领悟梦中的虚幻。 半辈子的俯仰之间,天意应该知晓,我在京城周边虚度光阴,腊月又至。 杯中的酒忽然惊觉寒夜已尽,田间的云彩与我的田园心愿相违。 与君共话,莫提当年事,我的赤胆忠心依旧深沉,只是白发已稀。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将领戚继光在丙子年除夕夜于官署中所作,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思。诗中,“五十春光隔曙晖”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无奈,也暗示了其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诗人在回顾自己的半生经历时,感慨于天命难测与时光蹉跎,同时对未能实现的田园梦想表示遗憾。最后,诗人以赤胆忠心与稀疏白发对比,展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同时也透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留恋。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戚继光作为将领的坚韧与作为文人的细腻。

戚继光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