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兵戍蓟

叱马过幽州,横行北海头。 朔风喧露鼓,飞电激蛇矛。 奋臂千山振,英声百战留。 天威扬万里,不必侈封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叱马:大声命令马匹。叱(chì)。
  • 幽州:古代地名,大致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
  • 横行:自由行动,无所顾忌。
  • 北海头:北方的海边。
  • 朔风:北风。
  • 露鼓:战鼓。
  • 飞电:形容速度极快,如同闪电。
  • 蛇矛:古代一种长矛,形状弯曲如蛇。
  • 奋臂:挥动手臂,形容振奋。
  • 千山振:使千山震动,形容声势浩大。
  • 英声:英勇的名声。
  • 百战留:经历多次战斗而留名。
  • 天威:天子的威严或国家的威势。
  • 侈封侯:过分夸耀封侯的荣耀。侈(chǐ)。

翻译

大声命令马匹,穿越幽州,在北海之滨自由行动。 北风呼啸,战鼓声震天,闪电般迅速挥动蛇矛。 挥动手臂,声势浩大,使千山都为之震动,英勇的名声在百战中留存。 国家的威势远扬万里,不需要过分夸耀封侯的荣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英勇的将领率领部队在北方边疆作战的壮丽场景。诗中,“叱马过幽州”和“横行北海头”展现了将领的果敢与无畏,而“朔风喧露鼓”和“飞电激蛇矛”则生动地描绘了战斗的激烈与迅速。后两句“奋臂千山振,英声百战留”强调了将领的英勇与战功,最后“天威扬万里,不必侈封侯”则表达了将领对国家威势的自信和对个人荣誉的淡泊。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雄浑,充分展现了明代边塞诗的特色。

戚继光

戚继光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