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夫谣
担夫来,担夫来,尔何为者军当差。朝廷养军为杀贼,遣作担夫谁爱惜。
自从少小被编差,垂老奔走何曾息。只今丁壮逃亡尽,数十残兵浑瘦黑。
可怜风雨霜雪时,冻饿龙钟强驱逼。手抟麦屑淘水餐,头面垢腻悬虮虱。
高山大岭坡百盘,衣破肩穿足无力。三步回头五步愁,密箐深林多虎迹。
归来息足未下坡,邮亭又报官员过。朝亦官员过,暮亦官员过。
贵州都来手掌地,焉用官员如许多。太平不肯恤战士,一旦缓急将奈何。
噫吁夋!一旦缓急将奈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担夫:挑夫,指以挑担为生的人。
- 军当差:被军队征召服役。
- 编差:被编入差役,即成为官方的劳役人员。
- 丁壮:成年男子。
- 浑瘦黑:形容人非常瘦弱和憔悴。
- 冻饿龙钟:形容因饥饿和寒冷而身体衰弱。
- 手抟麦屑淘水餐:用手抓取麦屑,用水冲洗后食用。
- 头面垢腻悬虮虱:头上和脸上满是污垢,虱子悬挂。
- 密箐深林:密林深处。
- 邮亭:古代的邮局,也用于官员休息。
- 恤战士:关心和体恤士兵。
- 缓急:指紧急情况。
- 噫吁夋:感叹词,表示悲叹或惊异。
翻译
挑夫来了,挑夫来了,你为何被军队征召服役?朝廷养兵是为了杀敌,派遣你做挑夫,谁来珍惜你?自从年轻时被编入差役,到老都在奔波,从未停息。现在成年男子都逃亡光了,只剩下几十个瘦弱的士兵,个个憔悴。可怜在风雨霜雪中,他们因饥饿和寒冷而身体衰弱,被强行驱赶。用手抓取麦屑,用水冲洗后食用,头上和脸上满是污垢,虱子悬挂。高山大岭,坡路曲折,衣服破烂,肩膀磨破,脚力不支。每走三步就回头看,五步就忧愁,密林深处多虎迹。回来后还未下坡,邮亭就传来官员要经过的消息。早上官员经过,晚上官员也经过。贵州这么小的地方,为何需要这么多官员?太平时期不肯体恤士兵,一旦有紧急情况,将如何是好?唉!一旦有紧急情况,将如何是好?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担夫的悲惨生活,反映了明朝时期士兵和劳役人员的艰苦处境。诗中,担夫的形象被刻画得极为生动,他们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不仅身体受到极大的折磨,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诗人通过对比担夫的艰辛与官员的频繁过往,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官员的奢侈。最后,诗人以担心的语气提出疑问,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可能面临危机的忧虑。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