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墨竹为陈耻庵题
东坡写竹不求工,格度自与书法通。
干如小篆叶如籀,石棱飞白真如邕。
典酣谭笑驱造化,墨花乱洒皆清风。
区区指点求彤似,俗夫有眼无神瞳。
忆昔南安寺中壁,曾辱先生洒香墨。
謟夫欲献侂冑家,翩然飞入钱塘碧。
钱塘山水更清妍,韩庄鸡犬无颜色。
此图今置德星堂,千载奇珍遇真识。
东海先生歌且谣,墨君阁下闻仙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格度:风格,气度。
- 小篆:古代的一种书体,秦朝统一后定为官方书体。
- 籀(zhòu):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
- 飞白:书法中的一种风格,笔画中留有空白,形成飞动的效果。
- 邕(yōng):指蔡邕,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指自然界。
- 彤似:指模仿得非常像。
- 謟夫:谄媚的人。
- 侂冑(tuō zhòu):指权贵之家。
- 德星堂: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墨君阁: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翻译
东坡画竹不求技巧的精湛,他的风格自然与书法相通。竹干像小篆,竹叶像大篆,石头的纹理飞白如同蔡邕的书法。他在酣畅的谈笑中驾驭自然,墨花四溅,仿佛都是清风。那些只求形似的人,不过是俗眼无神的俗夫。
回忆起在南安寺的墙壁上,先生曾洒下香墨。谄媚的人想要将它献给权贵之家,它却轻盈地飞入了钱塘的碧波之中。钱塘的山水更加清新美丽,连韩庄的鸡犬都黯然失色。
这幅图现在放置在德星堂,千年奇珍遇到了真正的识者。东海先生边歌边谣,墨君阁下仿佛能听到仙笛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东坡画竹的独特风格和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诗人通过对比东坡的画作与书法,以及与其他人的模仿之作,突出了东坡作品的自然与灵动。诗中还穿插了对东坡画作流传的历史叙述,展现了其作品的珍贵与流传的传奇色彩。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东坡艺术成就的敬仰和对艺术真谛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