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湘潭

琵琶峰下夕阳明,粉堞逶迤见楚城。 两岸白烟飞不起,一天寒雪落无声。 樵童尚忆歌萍实,渔夫犹悲道屈平。 多少旅怀开未得,岂堪还听古人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琵琶峰:山峰名,具体位置不详,此处应为湘潭附近的山峰。
  • 粉堞:白色的城墙。堞,城上的矮墙。
  • 楚城:指古楚国的城池,湘潭在古代属于楚地。
  • 白烟:指水汽或雾气。
  • 寒雪:寒冷的雪。
  • 樵童:砍柴的少年。
  • 萍实:浮萍的果实,此处可能指樵童所唱的歌谣内容。
  • 渔夫:捕鱼的男子。
  • 屈平:即屈原,楚国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
  • 旅怀:旅途中的心情。
  • 古人情:指古人的情感和故事。

翻译

在琵琶峰下,夕阳的光辉明亮,白色的城墙蜿蜒可见楚国的古城。两岸的白烟似乎飞不起来,一整天的寒雪静静地落下,没有声音。砍柴的少年还在唱着关于浮萍果实的歌谣,而捕鱼的男子仍在悲伤地谈论屈原的故事。多少旅途中的心情未能敞开,怎能忍受再听到古人的情感和故事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湘潭晚泊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织,表达了旅途中的孤寂与对古人情感的共鸣。诗中“琵琶峰下夕阳明”与“粉堞逶迤见楚城”共同构建了一幅夕阳下的古城画面,而“两岸白烟飞不起,一天寒雪落无声”则进一步以静谧的自然景象烘托出内心的沉静与哀愁。后两句通过樵童与渔夫的歌声和谈话,引出了对古人屈原的怀念,以及对旅途心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梁以壮

梁以壮(一六○七─?),字又深,号芙汀居士。番禺人。以壮祖在明朝历有宦声,夙有家学。以壮年十一负文字之名,弱冠即有著述,后曾出岭游历。著有全集二十六卷,《兰扃前集》为其另行编选。 ► 3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