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嗟(jiē):叹息。
- 胼胝(pián zhī):手掌或脚底因长期劳动而形成的厚皮,比喻辛劳。
- 竦身:挺直身体,形容振奋。
- 天尺五:形容高耸入云,接近天际。
- 侧足:形容站立不稳。
- 千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千寻形容极长或极深。
- 螮蝀(dì dōng):彩虹的别称。
- 碧岑:青翠的小山。
翻译
岁月流逝,不禁感叹辛劳之深,今日与君再次登临此楼。 曾经知晓的往事只留下两鬓斑白,不要再提新的忧愁,只保留一颗赤诚之心! 已感到振奋,仿佛身高达天际,几乎忘记了脚下千寻深渊的险峻。 神工鬼斧更欲增添奇绝之景,彩虹如双龙飞舞,环绕着青翠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戚继光对岁月流逝和辛劳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诗中,“胼胝深”形象地描绘了长期的劳苦,而“重登临”则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诗人在面对新愁时,选择了保持赤诚之心,展现了积极向上的态度。末句以壮丽的自然景象作结,寓意着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戚继光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