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寺

江皋小队驻双旌,磴道盘纡入化城。 沧海涛声喧几席,义州山色落檐楹。 吟怀好为春风畅,远裔常沾德政平。 赏胜不知清昼永,烟村送瞑野舟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江皋(gāo):江边的高地。
  • 双旌: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这里指官员的队伍。
  • 磴道(dèng):石头铺成的山路。
  • 盘纡(yū):曲折回旋。
  • 化城:佛教用语,指佛所居住的净土。
  • 沧海:大海。
  • :喧闹。
  • 义州:地名,今属辽宁省。
  • 檐楹(yán yíng):屋檐和柱子。
  • 吟怀:吟咏的心情。
  • 远裔:后代。
  • 德政:好的政治措施。
  • 赏胜:欣赏美景。
  • 清昼:白天。
  • 烟村:炊烟袅袅的村庄。
  • 送瞑:日落黄昏。
  • 野舟:野外的船只。

翻译

江边的高地上,官员的队伍驻扎着双旌,我们沿着曲折回旋的石路,进入了佛所居住的净土。大海的涛声在耳边喧闹,义州的山色映入眼帘,落在屋檐和柱子之间。吟咏的心情因春风而舒畅,后代的福祉常因好的政治措施而得到保障。欣赏美景时,不知不觉中白天已经过去,炊烟袅袅的村庄迎来了黄昏,野外的船只横在江面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官员游览江边寺庙的情景,通过“江皋”、“双旌”、“磴道”等词语勾勒出了出行队伍的壮观和路途的曲折。诗中“沧海涛声”与“义州山色”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阔与宁静。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德政的赞美和对美景的留恋,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深刻感受。

梁有年

梁有年,字书之,号惺田。顺德人。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一五九五)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读书中秘三载,历授吏、礼、刑三科给事。奉使朝鲜,赐一品服,却馈金,朝鲜君臣咸异之。为监察御史,在谏垣七年。寻外补,任山东参政,河南、湖广按察使。累官至浙江右布政。后以荐升郧阳巡抚,适以忧归,旋卒。有《疏草》及《使东方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二有传。 ► 13篇诗文

梁有年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