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江皋(gāo):江边的高地。
- 双旌: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这里指官员的队伍。
- 磴道(dèng):石头铺成的山路。
- 盘纡(yū):曲折回旋。
- 化城:佛教用语,指佛所居住的净土。
- 沧海:大海。
- 喧:喧闹。
- 义州:地名,今属辽宁省。
- 檐楹(yán yíng):屋檐和柱子。
- 吟怀:吟咏的心情。
- 远裔:后代。
- 德政:好的政治措施。
- 赏胜:欣赏美景。
- 清昼:白天。
- 烟村:炊烟袅袅的村庄。
- 送瞑:日落黄昏。
- 野舟:野外的船只。
翻译
江边的高地上,官员的队伍驻扎着双旌,我们沿着曲折回旋的石路,进入了佛所居住的净土。大海的涛声在耳边喧闹,义州的山色映入眼帘,落在屋檐和柱子之间。吟咏的心情因春风而舒畅,后代的福祉常因好的政治措施而得到保障。欣赏美景时,不知不觉中白天已经过去,炊烟袅袅的村庄迎来了黄昏,野外的船只横在江面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官员游览江边寺庙的情景,通过“江皋”、“双旌”、“磴道”等词语勾勒出了出行队伍的壮观和路途的曲折。诗中“沧海涛声”与“义州山色”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阔与宁静。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德政的赞美和对美景的留恋,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