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幢寺放水灯

放灯恰好月朦胧,佛事惟求幻与空。 两岸芙蓉开在水,一声杨柳静无风。 远当星影相衡白,习见鱼心不怯红。 池底劫灰如可忏,何妨长照大江中。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幢寺: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座佛教寺庙。
  • 放水灯:一种佛教仪式,将装有蜡烛的纸灯放入水中,象征祈福和超度亡灵。
  • 朦胧:形容月光不明亮,模糊不清。
  • 幻与空:佛教概念,幻指世间万物无常,空指万物本质空无。
  • 芙蓉:一种水生植物,常用来象征美丽。
  • 杨柳:一种常见的柳树,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或离别的情感。
  • 劫灰:佛教用语,指世界末日后的灰烬,象征灾难和毁灭。

翻译

在月光朦胧的夜晚放水灯,佛事旨在追求世间的幻象与空无。 两岸的芙蓉花盛开在水面上,一声杨柳的轻响使四周静谧无风。 远处的星影相互辉映,白色的光芒,习惯了的鱼儿对红色的灯光不再感到害怕。 如果池底的劫灰可以忏悔,何不将它们长照在大江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海幢寺放水灯的场景,通过月光、芙蓉、杨柳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诗中“幻与空”体现了佛教对世界的理解,而“劫灰”则隐喻了生命的无常和世界的脆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梁以壮

梁以壮(一六○七─?),字又深,号芙汀居士。番禺人。以壮祖在明朝历有宦声,夙有家学。以壮年十一负文字之名,弱冠即有著述,后曾出岭游历。著有全集二十六卷,《兰扃前集》为其另行编选。 ► 3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