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长山学谕南汉

· 张吉
择术须精守须正,一入他蹊即迷阱。 于陵廉士古推先,赖我邹翁药其病。 旧途狂客湖湘儿,力称仲子如君为。 行路茫茫眯双目,一施一嫫争妍媸。 胸中绳墨宜深炳,曲直千行俱整整。 摩娑斗酒老盱江,醉杀少年犹不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择术:选择学术或技艺。
  • 精守:精通并坚守。
  • 他蹊:其他的路径。
  • 迷阱:迷失的陷阱。
  • 于陵廉士:指古代的廉洁之士。
  • 邹翁:指邹衍,古代著名的学者。
  • 药其病:治疗他的疾病,比喻纠正错误。
  • 狂客:放荡不羁的人。
  • 湖湘儿:指湖南一带的人。
  • 力称:极力称赞。
  • 仲子:指贤能的人。
  • 行路茫茫:形容前途不明朗。
  • 眯双目:眼睛看不清楚。
  • 一施一嫫:比喻好坏不分。
  • 妍媸:美丑。
  • 胸中绳墨:心中的准则或标准。
  • 深炳:深刻明亮。
  • 曲直:是非对错。
  • 摩娆:抚摸。
  • 斗酒:饮酒。
  • 盱江:地名,指江西盱江。
  • 不省:不明白。

翻译

选择学术或技艺必须精通并坚守,一旦走入其他路径就会迷失方向。古代推崇的廉洁之士,依赖邹衍这样的学者来纠正错误。湖南的放荡不羁之人,极力称赞像仲子这样的贤能。前途不明朗,眼睛看不清楚,好坏不分,美丑难辨。心中的准则应该深刻明亮,是非对错都要清晰。抚摸着酒杯在盱江边,醉倒的少年仍然不明白。

赏析

这首诗强调了选择正确的学术道路和坚守原则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古代廉洁之士和现代放荡不羁的人,诗人表达了对正确价值观的追求和对迷失方向的担忧。诗中“胸中绳墨宜深炳”一句,强调了内心应有明确的是非标准,而“摩娆斗酒老盱江”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中的迷茫和困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学术和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

张吉

明江西馀干人,字克修,号翼斋,别号古城。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贵州布政使。精研诸经及宋儒著作。尝曰“不读五经,遇事便觉窒碍”。有《陆学订疑》、《古城集》。 ► 4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