摅愤诗答毛云窗见寄

· 张吉
含章肇坤美,君子耻虚誉。 牢吾劄脚跟,须在超然处。 庭柯闹山鸟,哑哑类含怒。 孔翠心赤霄,何曾少回顾。 破斧歼撑犁,宁论蛮獠惧。 世情任翻覆,天鉴自昭著。 不见象尼翁,麛裘腾毁恶。 引经折苏暴,谗谮皆邪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含章:蕴含美德。
  • 肇坤:开始于大地,指事物的起始。
  • 牢吾:坚定自己。
  • 劄脚跟:比喻根基稳固。
  • 孔翠:孔雀。
  • 赤霄:天空。
  • 撑犁: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 蛮獠: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象尼翁: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以智慧著称。
  • 麛裘:用幼鹿皮制成的裘衣。
  • 苏暴:苏醒暴怒。
  • 谗谮:诽谤,中伤。

翻译

蕴含美德始于大地之美,君子以虚名无实为耻。 坚定自己的根基,关键在于达到超然的境界。 庭院中的树枝上,山鸟吵闹,仿佛含着怒气。 孔雀心向着天空,何曾稍有回头。 破损的斧头消灭了敌人,岂论蛮族的恐惧。 世间的情感随波逐流,天道自然昭然若揭。 不见那位智慧的象尼翁,他的幼鹿皮裘被毁谤。 引用经典来平息愤怒,谗言诽谤都是邪恶的思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德、坚定和超然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于世间虚名和邪恶的批判。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对比山鸟与孔雀的不同态度,强调了坚定不移追求高尚目标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智慧和正义的崇敬,以及对谗言和邪恶的坚决抵制。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立场。

张吉

明江西馀干人,字克修,号翼斋,别号古城。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贵州布政使。精研诸经及宋儒著作。尝曰“不读五经,遇事便觉窒碍”。有《陆学订疑》、《古城集》。 ► 4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