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庚午: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燕闱:指燕京(今北京)的考场。
- 明远楼:古代考场中的一种建筑,用于监考。
- 彩毫:彩色的笔,这里指文采飞扬的笔墨。
- 象纬:星象和纬度,这里指天文星象。
- 坛帜:指考场中的标志或旗帜。
- 敞:打开,这里指高耸。
- 霜肃:霜降时的肃杀之气。
- 鶱鹗(xiān è):指高飞的猛禽,比喻英才。
- 槎虚:指船只空虚,比喻人才匮乏。
- 犯牛:指星星侵犯牛宿,比喻不祥之兆。
- 摇落:指草木凋零。
- 涕泗:眼泪和鼻涕,这里指悲伤的泪水。
- 凝眸:注视,凝视。
翻译
庚午年的中秋夜,我登上燕京考场的明远楼。 月色均匀地洒满夜空,清冷的光辉笼罩着秋日的庭院。 彩色的笔墨描绘出星象的图景,高耸的层楼上展开了考场的旗帜。 霜降时节的肃杀之气正适合高飞的猛禽,而空虚的船只似乎预示着不祥之兆。 荒凉的烟雾中,草木凋零,我凝视着这一切,泪水和鼻涕交织在一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庚午年中秋夜,作者在燕京考场明远楼上的所见所感。诗中,“月色平分夜,清光锁院秋”一句,既展现了中秋夜的宁静与美丽,又隐喻了考场的严肃与寂静。后文通过“彩毫开象纬,坛帜敞层楼”等句,进一步以星象和旗帜为媒介,表达了对天文和考试的深刻思考。结尾的“荒烟重摇落,涕泗一凝眸”则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才凋零的深切感慨,展现了其对时代变迁的敏锐观察和深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