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璞讲主住持延庆寺

· 张弼
鹤城兰若名延庆,忆我少年频往来。 夜月竹窗晴翠舞,春风花槛牡丹开。 肩舆重访三生石,手笔空馀半壁苔。 今日璞公能起废,老松新长出尘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鹤城:指延庆寺所在的城镇,以鹤为象征。
  • 兰若:佛教用语,指寺庙。
  • 延庆:寺庙名。
  • 晴翠:指阳光下的绿叶,显得格外翠绿。
  • 花槛:花坛的栏杆。
  • 牡丹:一种著名的花卉,象征富贵。
  • 肩舆:古代的一种轿子。
  • 三生石:传说中记载前世、今生、来世缘分的石头。
  • 手笔:指亲手写的字。
  • 半壁苔:墙壁上长满的苔藓,暗示时间的流逝。
  • 璞公:指璞讲主,即住持。
  • 起废:使废弃的寺庙重新兴盛。
  • 老松:古老的松树。
  • 尘埃:尘土,比喻废弃或遗忘的状态。

翻译

在鹤城有一座名为延庆的寺庙,我记得年轻时常来此地。夜晚月光下,竹窗外的绿叶在晴朗中舞动,春风吹过,花坛栏杆旁的牡丹盛开。我再次乘坐轿子访问那传说中的三生石,却发现亲手写的字迹已被半壁苔藓覆盖。如今,璞公能够使这座废弃的寺庙重新焕发生机,就像那老松树又从尘埃中长出新枝。

赏析

这首诗回忆了诗人年轻时频繁访问延庆寺的情景,通过描绘夜晚的竹窗和春风中的牡丹,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美丽。诗中“三生石”和“半壁苔”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最后,诗人对璞讲主能够使寺庙复兴表示赞赏,以老松新长出尘埃的景象,寓意寺庙的再次繁荣。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张弼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