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方隐君

· 张穆
墟烟晚雾接江浔,野舸长林独往深。 肆意君平独寄卜,家如谢傅总能吟。 仙山对户支颐看,循水回堤喜客寻。 从古钓徒埋志士,钟牙何意有同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墟烟晚雾:傍晚时分的炊烟和雾气。
  • 江浔:江边。
  • 野舸:小船。
  • 长林:深林。
  • 肆意: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君平:指东汉时期的隐士严君平,以卜筮为生。
  • 寄卜:以卜筮为寄托。
  • 谢傅:指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谢安,这里借指隐君有文学才华。
  • 支颐:手托腮,形容沉思或悠闲的样子。
  • 循水回堤:沿着水边走,绕过堤岸。
  • 钓徒:钓鱼的人,这里指隐士。
  • 钟牙:指古代的钟和牙,这里比喻高雅的音乐或艺术。

翻译

傍晚时分,墟烟与晚雾交织在江边,我独自乘坐小船深入那片长林。你像古代的严君平一样,自由自在地以卜筮为生,你的家就像谢安那样,总能吟咏出美妙的诗篇。你悠闲地手托腮,从门前眺望仙山,沿着水边绕过堤岸,欣喜地迎接客人的到来。自古以来,钓鱼的隐士往往埋没了志士的才华,但钟牙般的高雅之音,又何曾想到会有共鸣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场景,通过“墟烟晚雾”、“野舸长林”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中将隐君比作严君平和谢安,赞美其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文学才华。结尾处提到“钓徒埋志士”,暗示了隐士的才华往往被埋没,但“钟牙何意有同音”则表达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高雅的艺术和思想仍能找到共鸣,体现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理解和赞赏。

张穆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敬之。张和弟。正统四年进士。任工部主事,累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参政。有《勿斋集》。 ► 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