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依次。
- 秀野:人名。
- 栗(lì):栗子。
- 椅桐:两种树名。
- 国风:《诗经》的一部分。
- 蒿蓬:泛指野草。
- 秋实:秋天的果实。
- 春华:春天的花。
翻译
树木中夹杂着椅树和桐树延续着《国风》里的情景,不要让树林下长久地生长着野草。共同期待秋天的果实能让肚子充实饱足,不羡慕春天的花朵转瞬间就成为空无。病好了后煮了几升栗子按照药录的方法来食用,早晨起来三次吞咽学仙翁的样子。樱桃随意得到像银线一样的推荐,一个笑容才足以让脸发红。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栗子展开。诗的开头描述了树木的景象,强调不要让林下荒芜。接着表达对秋天果实的期待,以及不追逐春花易逝的虚荣。后面写病愈后食用栗子以及一种对养生学仙的姿态。最后提到樱桃,用“一笑才堪发面红”增添了一丝活泼的氛围。整首诗意境清新自然,既有对自然景象和果实的描绘,也有对生活态度和养生的融入,富有生活情趣。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
朱熹的其他作品
- 《 考试感事戏作 》 —— [ 宋 ] 朱熹
- 《 宿云际寺许顺之将别以诗求教次韵 》 —— [ 宋 ] 朱熹
- 《 知郡傅丈载酒幞被过熹于九日山夜泛小舟弄月剧饮二首 其一 》 —— [ 宋 ] 朱熹
- 《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十二 豆腐 》 —— [ 宋 ] 朱熹
- 《 拟县补以虫鸣秋诗 》 —— [ 宋 ] 朱熹
- 《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三 紫蕈 》 —— [ 宋 ] 朱熹
- 《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 》 —— [ 宋 ] 朱熹
- 《 云谷杂诗十二首登山 》 —— [ 宋 ]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