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螺川秋望图寄周思忠

· 刘崧
水东之山千万重,西岸亦有云腾峰。 望中不尽伤秋兴,尘外永怀高世踪。 古寺垣墙深薜荔,平原台榭隐芙蓉。 何处还寻读书舍,时闻琴奏出云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螺川: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秋望图:描绘秋天景色的图画。
  • 周思忠:人名,刘崧的友人。
  • 水东之山千万重:东边的水域旁有重重山峦。
  • 西岸亦有云腾峰:西边的岸上也有山峰像云雾翻腾般壮观。云腾,像云雾翻腾的样子。(:téng)
  • 望中不尽伤秋兴:望着这景色,心中无尽的秋思和感慨。秋兴,因秋景而引起的感触和兴致。
  • 尘外永怀高世踪:在尘世之外,永远怀念那些超脱世俗的高人的踪迹。尘外,世俗之外。高世,超越世俗。
  • 古寺垣墙深薜荔:古老寺庙的围墙深深覆盖着薜荔。垣墙,围墙。(:bì :lì)薜荔,一种蔓生植物。
  • 平原台榭隐芙蓉:平原上的亭台楼榭隐藏在盛开的荷花中。台榭,亭台楼阁。(:xiè)芙蓉,荷花的别称。
  • 何处还寻读书舍:到哪里还能寻找那读书的屋舍。
  • 时闻琴奏出云松:不时听到从云松间传出的琴声。

翻译

东边水域旁的山峦重重叠叠,西边岸上也有像云雾翻腾般的山峰。望着这眼前的景色,心中涌起无尽的秋思和感慨,在这尘世之外,我永远怀念着那些超脱世俗的高人的踪迹。古老寺庙的围墙被深深的薜荔所覆盖,平原上的亭台楼榭隐藏在盛开的荷花之中。究竟在哪里还能找到那读书的屋舍呢?不时能听到从云松之间传出的悠扬琴声。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螺川的秋景为背景,传达出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受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诗的前两句通过描述水东之山和西岸之峰,展现了山水的壮丽。“望中不尽伤秋兴,尘外永怀高世踪”则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秋景时所产生的秋思和对世俗之外的高尚境界的追求。接下来,诗中描绘了古寺垣墙的薜荔和平原台榭的芙蓉,增添了景色的幽静与美丽。最后,诗人通过询问读书舍的位置以及听闻云松间的琴声,进一步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思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