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感事三首

· 刘崧
闻道泸江破,伤心却复疑。 六年犹力抗,群盗竟猖披。 壮士乘危数,官军出援迟。 几人全骨肉,夜走哭荒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泸江:应指某个地方的江河,具体地点待考。(“泸”,读音:lú)
  • 猖披:指狂妄放肆,这里形容盗贼的猖獗。(“猖”,读音:chāng;“披”,读音:pī)
  • 壮士:指英勇的人。
  • 危数:危险的形势。
  • 官军:国家的正式军队。
  • (bēi):山坡,斜坡。

翻译

听闻泸江被敌军攻破的消息,心中悲痛却又有些怀疑。六年时间里我们仍然努力抵抗,然而众多的盗贼竟如此猖獗放肆。英勇的人们在危险的局势中奋战,国家的军队出兵救援却迟缓。有多少人能保全自己的亲人和自己,夜晚在荒坡上奔走哭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人们的悲痛。诗的开头表达了对泸江被破消息的震惊和怀疑,反映出诗人对局势的关注和担忧。接下来描述了长时间的抵抗以及盗贼的猖獗,凸显了战争的艰难和敌人的凶悍。“壮士乘危数,官军出援迟”这两句,对比了壮士的英勇和官军的迟缓,暗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一句通过描写人们在夜晚荒坡上的哭泣,深刻地展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巨大伤痛和灾难。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生动地刻画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的无奈与悲哀。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