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国贤归乐安

· 刘崧
董家伯仲总明经,仲也萧閒似管宁。 暇日过从南北巷,穷年送饯短长亭。 金精橘子霜前赤,华盖芙蓉雨后青。 此地怆然成一别,沉浮江海信流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这里指董国贤兄弟通晓经学。
  • 萧閒(xiāo xián):亦作“萧闲”,形容冲和恬适,闲适。
  • 管宁:三国时期著名隐士,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与华歆“割席断交”的典故被广为流传,著有《氏姓论》。
  • 暇日:空闲的日子。
  • 过从:来访;相互往来。
  • 穷年:终其天年;毕生。
  • (jiàn):设酒食送行。
  • 金精:西方之气。
  • 华盖:古代帝王车驾的伞形顶盖。
  • 芙蓉:荷花的别名。

翻译

董家兄弟都精通经学,老二董国贤如同管宁一样闲适自在。 在空闲的日子里,我们在南北巷相互往来,这许多年,在短亭长亭为他送行。 秋霜来临前,金精之气所生的橘子红如火焰;雨后,如帝王车驾顶盖般的荷花更加青翠。 在此地悲伤地分别,此后人生起伏,就像江海里的浮萍随波漂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董国贤的赞美以及对分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赞扬了董国贤兄弟的才学和品德,将董国贤比作管宁,突出了他的冲和恬适。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他们过往的交往,“暇日过从南北巷,穷年送饯短长亭”,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金精橘子霜前赤,华盖芙蓉雨后青”这两句通过描写秋霜前的橘子和雨后的荷花,为送别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最后两句“此地怆然成一别,沉浮江海信流萍”,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分别的悲伤和对友人未来的担忧,以及人生如浮萍般漂泊不定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之作。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