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广昌盛县尹

· 刘崧
郡邑劳劳困茧丝,喜闻令尹政平夷。 中朝奏最宜增秩,南国观风定采诗。 百里不知持牍吏,三年祗似下车时。 微生敢恨循廉远,摇落秋山有所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劳劳:(láo láo)辛苦繁忙的样子。
  • 茧丝:指赋税,这里表示民众被赋税所困扰。
  • 令尹:古代对县官的尊称。
  • 平夷:公平平和。
  • 中朝:朝廷。
  • 奏最:古代朝廷对官员考核,政绩优秀的称奏最。
  • 增秩:增加俸禄或提升官职。
  • 观风:观察民情风俗。
  • 采诗:搜集民间歌谣,古代统治者通过采诗了解民情。
  • 持牍吏:指办理文书的官吏。
  • 下车:指官员到任。

翻译

郡县里的民众被繁重的赋税困扰,辛苦繁忙,很高兴听到县尹您施政公平平和。在朝廷考核中,您政绩优秀,理应得到提升,在南国,您观察民情风俗,定然会搜集民间诗歌。这百里之地似乎没有那些办理文书的官吏,您治理三年,还像刚到任时那样勤勉。我这样卑微的人怎敢怨恨自己距离清廉的风尚还很遥远呢,在这秋山的萧瑟中,我心中有所感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赠给广昌盛县尹的,表达了对这位县尹的赞扬和自己的一些感慨。诗的首联描述了郡县中民众被赋税所累的现状,同时表达了对县尹政平夷的喜悦之情。颔联提到县尹政绩优秀,应该得到朝廷的提升,并且会在当地搜集民间诗歌以了解民情,体现了对县尹工作的肯定。颈联说县尹治理的地方好像没有那些只办文书的官吏,强调了县尹的务实,而且他任职三年仍保持着刚到任时的勤勉,进一步突出了县尹的优秀品质。尾联则是作者自谦,表示自己不敢怨恨自己与清廉风尚的距离,同时在秋山的萧瑟氛围中有所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县尹的赞扬,反映了作者对良好政治风气的向往。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