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掌上珠赠黎缜之举子
南海何来产夜光,木难火树齐相当。
蕊宫朗映珊瑚色,金阙银台气郁苍。
自接仙郎掌上舞,四筵宾客争环睹。
盘中错落满星辰,风雨云霄能步武。
望来灿烂五神州,清庙明堂冠上头。
为问连城推十五,何如合璧报隋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 掌上珠:对爱女的称呼,这里指优秀的人才。
- 黎缜之:一个人的名字。
- 举子:科举时代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
- 南海:中国南方的海域,这里指代边远地区。
- 夜光:这里指珍珠,传说中夜间能发光的宝珠。
- 木难:传说中的宝珠。
- 火树:形容灯火通明的树状景观,此处可能借指珍宝放出的光芒。
- 蕊宫:指道教传说中的仙宫。
- 朗映:明朗映照。
- 珊瑚色:像珊瑚一样的红色。
- 金阙银台:神仙居住的宫阙。
- 气郁苍:气势雄伟苍茫。
- 仙郎:在这里指黎缜之,赞誉他有仙人之姿。
- 四筵:四周的座位,泛指筵席。
- 环睹:围绕观看。
- 错落:交错纷杂。
- 星辰:这里比喻珍珠光芒如星辰般璀璨。
- 风雨云霄:象征着不同寻常的境遇和高远的志向。
- 步武:追随,这里表示能够适应各种情况。
-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 五神州:古代中国的一种地域划分概念,泛指整个国家。
- 清庙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象征着国家的重要场所。
- 冠上头:表示在众人中名列前茅。
- 连城:价值连城的宝物。
- 推十五:可能是指某种选拔或评价的标准,具体含义不明。
- 合璧:两块半圆形的玉合成圆形,比喻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 隋侯:相传隋侯曾救过一条受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来一颗明珠报答他。此处用隋侯之珠比喻珍贵的回报。
翻译
从南海边远之地何来这能发光的珍宝呢,这珍宝如木难珠、火树般璀璨,彼此相当。 仙宫中明朗地映照着如珊瑚般的红色,那神仙居住的金阙银台气势雄伟苍茫。 自从他如在仙人掌上舞蹈般展现自己,四周筵席上的宾客都争相围绕观看。 盘中的珍宝交错纷杂,光芒如满布的星辰,他如同在风雨云霄中依然能够稳步前行的人。 期望他的光芒能照耀整个国家,在清庙明堂这样重要的地方名列前茅。 试问这价值能推为十五的连城之宝,如何能像隋侯得到大蛇报恩的合璧之珠那样得到美好的回报呢。
赏析
这首诗以赞扬黎缜之这位举子为主题,用了许多华丽的词汇和丰富的意象来形容他的优秀和珍贵。诗的开头通过描写珍宝的璀璨来暗示黎缜之的非凡,接着描述了他在众人面前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后面则表达了对他未来的期望,希望他能在国家的重要场合中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诗中还用了一些典故,如“木难”“火树”“隋侯之珠”等,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宏大,充分展示了作者对黎缜之的赞美和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