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荅安南国王兼辞其赆

皇家声教古无前,此日春风动海天。 龙节远辉南斗外,鸟星长拱北辰边。 藩垣义在思分土,献纳才疏愧济川。 临别何须重金币,赠言馀意忆他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注:“次”在这里读作“cì”;“韵”读作“yùn”)
  • 荅(dá):同“答”,回复。
  • 赆(jìn):临别时赠送给远行人的路费、礼物。(注:“赆”读作“jìn”)
  • 声教:声威教化。
  • 龙节:古代奉命出使的符节。
  • 南斗:星名,即斗宿,为二十八宿之一。
  • 鸟星:南方朱鸟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颗。也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南方之神。
  • 北辰:北极星。
  • 藩垣:藩篱和垣墙,比喻边防。
  • 分土:分封土地。
  • 献纳:指献忠言供采纳。
  • 济川:渡河,比喻辅佐君主治理国家。

翻译

皇家的声威教化自古以来没有能比得上的,今日春风吹动着广阔的天地大海。 奉命出使的符节远远地闪耀在南斗星的外边,南方的星宿长久地环绕在北极星的旁边。 我深知作为边防大臣的责任在于守护疆土,而我自己因才疏学浅,惭愧没有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能力。 临别时何必要重重的金币礼物呢,我的赠言和心意希望你能在以后的岁月里回想起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回复安南国王并推辞其礼物的作品。首联夸赞皇家声教的伟大,春风动海天的描述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势。颔联通过龙节远辉和鸟星长拱的形象,表达了朝廷的权威和影响力。颈联作者表明自己作为藩垣的责任,同时也谦虚地表示自己才疏,体现了一种责任感和谦逊的态度。尾联则强调了临别时不看重财物,而更重视赠言和心意,表现出作者的高尚情操。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开阔,既表达了对皇家的敬意,又体现了作者的品德和立场。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