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丁司训器之赴建平

几年场屋擅才名,教铎初持向建平。 燕市浊醪谈旧雨,潞河文鹢泛新晴。 通家有分垂三世,游宦无端隔两京。 珍重青毡携去好,讲坛高拥六经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代指科举考试。(“场”读作“cháng”)
  • :拥有,占有。
  • 才名:才华和名声。
  • 教铎(duó):对教师的尊称,此处指从事教育工作。
  • 燕市:原指战国时燕国的国都蓟城,这里借指京城。
  • 浊醪(láo):浊酒。
  • 旧雨:老朋友的代称。
  • 潞河:海河的支流,在北京通州附近。
  • 文鹢(yì):船首画有鹢鸟形状的船,常泛指船。
  • 通家:指彼此世代有交谊之家。
  • 青毡:指家传的故物,也借指旧业或传统文化。

翻译

在科举考试中享有才华名声已经好几年了,如今刚开始拿着教鞭前往建平从事教育工作。在京城与老友们喝着浊酒谈论过往,在潞河乘坐着画有鹢鸟的船在新晴的天气中前行。我们两家世代有交情,一直延续了三代,只是因为外出做官,无端地分隔在两个京城。请珍重地带着家传的旧业前去,在讲台上高高地拥围着六经进行讲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潘希曾送丁司训器之去建平赴任。诗的首联写丁司训在科举考试中颇具才名,现在要去建平教书。颔联通过描写在京城与老友饮酒谈天和在潞河乘船前行的情景,展现出一种离别的氛围,同时也有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颈联表达了两家世代的交情以及因宦游而产生的分离之感。尾联则是对丁司训的嘱托,希望他珍重家传的文化,在讲台上传承六经的知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也流露出了离别的不舍之情。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