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所国录山斋书所见

· 刘崧
野水生蝌蚪,沉浮自可怜。 误疑浑墨汁,点点散尖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蝌蚪(kē dǒu):蛙或蟾蜍的幼体,黑色,椭圆形,像小鱼,有鳃和尾巴。生活在水中,用尾巴运动,逐渐发育生出后肢、前肢,尾巴逐渐变短而消失,最后变成蛙或蟾蜍。

翻译

野外的水中生长着蝌蚪,它们上下沉浮的样子实在惹人怜爱。让人误以为那是一团团的墨汁,它们分散着,形成一个个尖尖圆圆的形状。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野外水中蝌蚪的形态。诗的前两句“野水生蝌蚪,沉浮自可怜”,生动地表现了蝌蚪在水中的自然状态,同时“可怜”一词传达出诗人对蝌蚪的喜爱之情。后两句“误疑浑墨汁,点点散尖圆”,则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将蝌蚪黑色的身体比喻成墨汁,形象地写出了蝌蚪的颜色和形状特点。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对蝌蚪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趣味。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