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秋日韵奉汝弼叔二首

· 刘炳
三径归来菊未荒,半凋杨柳弄春凉。 银屏纨扇题秋句,金鸭罗衣换夕香。 老忆风云趋北阙,梦无花月待东墙。 狂游尚记秦楼别,翠袖红绵拭泪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径:意为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读音为:(sān jìng)
  • 纨扇:细绢制成的团扇。读音为:(wán shàn)
  • 金鸭:一种镀金的鸭形香炉。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后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读音为:(běi què)
  • 秦楼:原指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后泛指女子的闺楼。

翻译

归隐的庭院中归来时菊花尚未荒芜,杨柳已半凋落,在春天里透着丝丝凉意。 在银色的屏风和纨扇上题写秋景的诗句,用金鸭香炉熏染罗衣,换得夜晚的香气。 年老时回忆起往昔在朝廷的风云变幻,梦中也不再有花前月下和东墙的等待。 还记得狂放游玩时在秦楼的分别,女子用翠袖红绵擦拭着泪水前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诗中通过描写庭院中的菊花、杨柳,以及银屏纨扇、金鸭罗衣等物品,营造出一种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回忆起在朝廷的经历,以及与女子的分别,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化的无奈与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细腻,如“三径归来菊未荒”体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一种描述,而“半凋杨柳弄春凉”则以杨柳的凋零暗示了时光的变迁。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刘炳

元明间江西鄱阳人,字彦炳。元顺帝至正中,从军于浙。元末诣朱元璋,献书言事。平江西,授中书典签。洪武中屡升大都督府掌记,除东阿知县。旋以病告归,年六十九卒。工诗,有《春雨轩集》。 ► 3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