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雨同缜之伯乔伯襄宿李仲伟玉桂堂与其从子良父珏仲分赋
开尊秋色敞华堂,佳节那能不尽觞。
蜡炬销残今夜雨,客怀明发又他乡。
愁霖祇为思曹植,弭盖何须赋谢庄。
莫以阴晴论此夕,坐深明月满东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缜之:人名。
- 伯乔:人名。
- 伯襄:人名。
- 李仲伟:人名。
- 良父:人名。
- 珏(jué):人名。
- 仲分:人名。
- 觞(shāng):古代酒器,这里指饮酒。
- 愁霖:久雨。
- 弭(mǐ)盖:本指控驭车驾徐徐而行,这里指遮雨的车盖。
翻译
在开阔的华堂上摆开酒宴,秋色宜人,这中秋佳节怎能不尽情饮酒呢。 蜡烛在今夜的雨中渐渐燃尽,明日一早,我这游子又要前往他乡,心中满是离愁别绪。 这久雨不停的夜晚,我心中如思念曹植般忧愁,又何须像谢庄那样写赋来描绘雨景遮雨之事呢。 不要以今夜的阴雨来论断这中秋之夕,当我们久坐之时,明亮的月光已洒满了东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秋夜与友人相聚时所作,诗中既表达了佳节相聚的欢乐,又流露出羁旅他乡的离愁。首联描绘了在华堂中开怀畅饮的场景,体现出佳节的氛围。颔联中“蜡炬销残”暗示时间的流逝,“客怀明发又他乡”则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的忧伤。颈联通过“愁霖祇为思曹植,弭盖何须赋谢庄”,用曹植的忧愁和谢庄的赋雨来映衬自己的心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尾联“莫以阴晴论此夕,坐深明月满东墙”以一种豁达的态度收尾,尽管夜有阴雨,但当坐得久了,明月终究洒满东墙,给人以希望和慰藉。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