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护卫指挥陈公伯英鞍马之暇焚香吟诗高怀雅量令人起敬赋诗承教
注释
- 璅(suǒ):像玉的美石。
- 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 鞯(jiān):垫马鞍的东西。
- 旄(máo)头: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
- 搴(qiān)旗:拔取敌方旗帜。
- 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
- 蒲萄:同“葡萄”。
- 墀(chí):台阶上面的空地,也指台阶。
翻译
将军在年少时就英气豪迈,学习剑术讨论兵法谈论六韬之书。 他的铠甲上有龟纹般的装饰,紫丝缰绳,虎皮马鞍,红色锦袍。 手持三尺雕花的刀,有两斛的力气,骑着八岁的龙驹,身上还佩着双刀。 他愤恨那像火一样赤红的旄头(此处指敌军),跟随皇帝南征,去攻破蛮夷之地的道路。 鸿雁在秋霜中啼叫,瘴气弥漫月色昏暗,骆驼载着雪,狼烟湿润。 紧急的文书如流星般传递,烽火不断相连,拔取敌旗誓要平定三边。 在榆塞中衔枚前行,受了金疮之苦,在沙泉中清洗箭支,战场上的血带着膻味。 日落时分柳营中响起笳鼓之声,在玉帐中筹谋边事时,月亮正当中午。 美酒压过葡萄美酒,壮士们高歌,鲜花插在美人头上,美人翩翩起舞。 奏凯归来在宫殿的台阶下拜谒,皇恩浩荡,在画楼西边设宴欢庆。 汉朝还未数到萧何、曹参那样的功业,(但这位将军)却能在麒麟阁上留下姓名和画像(意为功绩卓著,可名垂青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勇的将军形象,通过对将军的外貌、装备、武艺、征战经历以及凯旋后的荣耀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卓越战功。
诗的前两句写将军年少时的英气和才学,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详细描述了将军的装备和坐骑,突出了他的威武形象。然后叙述了将军南征的原因和决心,以及战争中的艰苦和危险。诗中通过“鸿雁啼霜”“瘴月昏”“骆驼载雪”“狼烟湿”等场景的描绘,营造出了战争的残酷氛围。而“搴旗誓欲静三边”则表现了将军的壮志豪情。
在战争场景的描写之后,诗中又展现了战争间歇时军营中的情景,如“柳营日落鸣笳鼓”“酒压蒲萄壮士歌,花插真珠美人舞”,体现了将士们的豪迈与乐观。
最后,诗描述了将军凯旋归来后的荣耀,“奏凯归来拜玉墀,天恩颁宴画楼西”,表达了对将军功绩的肯定和赞扬。结尾“汉家未数萧曹业,麟阁丹青姓字题”,以萧何、曹参作比,暗示将军的功绩足以名垂青史,进一步升华了主题。
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生动,通过对将军的刻画,展现了战争的壮阔和军人的英勇,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