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朴庵章都宪

叩门谁递故人书,三复欣然伏枕馀。 河洛禹功方有赖,东南民力竟何如。 时清不觉衰年及,别久那堪万事疏。 太白楼头闻驻节,暮云千里转愁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á):同“答”。
  • 都宪:都御史的别称。
  • 三复:多次重复,反复诵读。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伏枕:指伏卧在枕上。
  • 河洛:黄河与洛水的并称。
  • 禹功:大禹治水的功绩,这里借指治理水患等大事。
  • 有赖:表示有所依赖;有依靠。
  • 民力: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
  • 时清:时代清平。
  • 衰年:衰老之年。
  • 驻节:旧指官员外出,中途停留。

翻译

是谁敲门送来故人的书信,我高兴地反复阅读后,伏在枕头上休息。黄河洛水一带的治理之事正需要依靠(有办法解决),东南地区民众的人力物力情况究竟如何呢?在这清平时代没觉得自己已到衰老之年,分别太久怎堪万事都变得生疏。听说您在太白楼头停留,傍晚的云彩绵延千里,让我的忧愁又增添了几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章都宪来信的回应。首联表达了收到故人书信的喜悦之情。颔联则从宏观的角度,关注到河洛地区的治理以及东南民力的状况,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颈联中诗人感慨时光清平,自己却在不知不觉中老去,同时也提到了久别之后对世事的生疏感。尾联通过听闻对方在太白楼头驻节,而自己却因暮云千里而增添愁绪,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分别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国事的忧虑,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的感慨。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