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杨学录安吾先生

· 刘崧
遭乱临川郡,归来已二年。 清羸惊病后,哀些落兵前。 刻表新阡出,藏书旧业传。 清心悬夜月,直气掩寒烟。 谷迥松声合,庭虚桂影偏。 修文从阁老,应数仲容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léi):瘦弱。
  • 哀些(āi suò):楚地旧俗,禁咒术中的咒语。后也指悲哀的祷词。
  • (qiān):田地中间南北方向的小路,这里指坟墓通往外界的道路。
  • 仲容:这里指阮咸,字仲容,西晋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县)人,“竹林七贤”之一。

翻译

在临川郡遭遇战乱后,(杨学录安吾先生)归来已经有两年了。他病后身体清瘦,让人惊心,在战乱前曾写下悲哀的祷词。新坟墓前立起了刻有文字的石碑,他将藏书作为旧业传承了下来。他的清心如同夜空中的明月,正直的气概掩盖了寒冷的烟雾。山谷中回荡着松林的合鸣声,庭院中桂花的影子显得有些偏斜。他从事修文之事,得到阁老的认可,应当算作像仲容一样的贤能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对杨学录安吾先生的悼念与赞美。诗的开头叙述了先生经历战乱后归来的情况,突出了他病后的瘦弱。接着描述了他死后的情景,如新阡的出现和藏书的传承,体现了他的文化贡献和价值。“清心悬夜月,直气掩寒烟”两句,以形象的语言赞美了先生的高尚品德和正直气概。诗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如谷迥松声合、庭虚桂影偏,增添了一种幽静的氛围,也映衬出先生的品质。最后,诗人认为先生的修文之才得到阁老认可,堪比仲容之贤,表达了对先生的高度评价和敬仰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品德的描述,展现了一位令人钦佩的人物形象。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