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真

一番花事一番春,梦里荣枯总未真。 游子尚迷芳草路,渔郎难认武陵津。 空遗交甫江间佩,不逐思王袜底尘。 试问东山高卧客,白头谁是赏花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花事:指花卉开花的情况,泛指有关花的各种事务和景致。
  • 荣枯:指草木的繁荣和枯萎,也用来比喻人生的兴衰、盛衰变化。(“枯”读作“kū”)
  •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 芳草路:长满芳草的道路,常用来象征迷茫的前路或美好的追求。
  • 渔郎:指捕鱼的人,此处可能暗指寻找桃花源的渔人。
  • 武陵津:指桃花源的入口,象征着理想的境界或美好的归宿。(“陵”读作“líng”)
  • 交甫:传说中的古代人物,在汉皋台下遇到两位仙女,仙女解佩相赠。后用以借指情郎或男子所追求的美女。
  • 江间佩:源自交甫的故事,指仙女解下赠给交甫的佩饰,这里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爱情,但也带有虚幻、难以捉摸的意味。
  • 思王:指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 袜底尘:据《洛神赋》记载,曹植在洛水见到洛神,洛神离去后,曹植坐在车中,心中思念不已,让车夫赶车追赶,车后的侍者用力拉住车后的绳索,防止车走得太快,结果侍者的鞋子都磨破了,留下了尘土。这里用“袜底尘”来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或对爱情的渴望。
  • 东山高卧客:指谢安,曾隐居在东山,后出来做官。这里用来借指那些曾经隐居或过着闲适生活的人。

翻译

每一番花卉的盛开都代表着一个春天的到来,然而在梦境中,人生的兴衰总是显得不那么真实。离家远游的人还在那长满芳草的道路上迷茫徘徊,捕鱼的人也难以辨认通往桃花源的入口。徒然留下了如同交甫在江间得到的佩饰那样虚幻的美好,却无法追逐到如同曹植对洛神那般执着的爱情。试问那些曾经在东山闲适隐居的人,到了白头之时,谁又是真正懂得欣赏花朵的人呢?

赏析

这首诗以花事喻人生,表达了对人生虚幻和无常的感慨。诗的首联通过“一番花事一番春”描绘了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同时以“梦里荣枯总未真”揭示了人生的兴衰如同梦境般虚幻不实。颔联中“游子尚迷芳草路,渔郎难认武陵津”,用游子在芳草路上的迷茫和渔郎难以找到桃花源的入口,象征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和对理想境界的追寻之艰难。颈联“空遗交甫江间佩,不逐思王袜底尘”,则通过交甫得到江间佩的虚幻美好和曹植对洛神的执着追求,进一步强调了美好事物的虚幻性和人们对美好追求的不易。尾联“试问东山高卧客,白头谁是赏花人”,以东山高卧的隐士为喻,思考到了白头之时,谁才是真正懂得欣赏人生美好的人,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寓意深刻,用典巧妙,富有哲理,让人在欣赏诗歌美感的同时,也能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