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刘湛陆翰撰
君子有攸往,周道矢如直。
舆卫日以闲,轮辕岂徒饰。
是用鲜覆败,危途自匡敕。
胡为适千里,强弩无末力。
终虞驽钝材,中道旷乃职。
先民有典型,儒迹不终熄。
愿言后来人,聊从老马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攸(yōu)往:有所往,有所去做的事。
- 矢如直:像箭一样直,形容道路正直。
- 舆卫:车舆与卫士,泛指仪仗。
- 闲:同“娴”,熟练。
- 轮辕:车轮与车辕,指代车辆。
- 徒饰:只是装饰。
- 鲜覆败:很少失败。
- 匡敕(chì):纠正,告诫。
- 胡为:为什么。
- 适千里:走千里路,这里指前往远方。
- 驽(nú)钝材:迟钝笨拙的人,自谦之词。
- 中道:中途。
- 旷乃职:荒废自己的职责。
翻译
君子有所追求,前行的道路像箭一样笔直。 仪仗队伍日益熟练,车辆难道只是为了装饰? 因此很少遭遇失败,在危险的路途上自我纠正告诫。 为何要前往千里之外,强劲的弓弩到最后也会没有力量。 始终担心自己是迟钝笨拙的材料,中途可能会荒废自己的职责。 先辈们有榜样典范,儒家的事迹不会最终熄灭。 希望后来的人,姑且能从老马那里得到些见识。
赏析
这首诗以君子的追求开篇,强调了道路的正直和前行的决心。接着描述了仪仗的熟练和车辆的实际作用,以及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要自我警醒。诗人表达了对自己能力的担忧,害怕在前行的过程中无法胜任职责。同时,诗中提到先辈的典型,表明儒家的精神和事迹将得以传承。最后,诗人希望后人能从经验中汲取智慧。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后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