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望

积翠浮天镜,飞丹跨海虹。 五云缥缈下,六寺有无中。 弹指违秦世,披襟忆晋公。 鹧鸪啼不尽,春事在田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积翠:积聚的翠绿色,形容山峦的郁郁葱葱。
  • 天镜:指平静的水面如镜子一般。
  • 飞丹:形容山上的建筑物色彩鲜艳,如同飞动的丹砂。
  • 跨海虹:形容某种建筑物或景象如跨越海面的彩虹。
  • 五云: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五”音wǔ)
  •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缥”音piāo,“缈”音miǎo)
  • 六寺:诗中具体所指未详,泛指寺庙。
  • 弹指:极短的时间,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 :离开,离去。
  • 晋公:指晋代的谢安,这里借指有雄才大略的人。

翻译

山峦郁郁葱葱,倒映在如镜子般的水面上,山上色彩鲜艳的建筑好似跨越海面的彩虹。五色瑞云在天空中隐隐约约地飘下,众多的寺庙在云雾中若有若无。时间匆匆而过,如今已非秦朝之时,敞开衣襟,不禁回忆起有雄才大略的人。鹧鸪不停地啼叫着,而春天的农事正需要努力劳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秦望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的感慨。首联通过“积翠浮天镜,飞丹跨海虹”的描写,展现出秦望山的翠色浓郁和建筑的雄伟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颔联“五云缥缈下,六寺有无中”则营造出一种神秘、虚幻的氛围,增加了秦望山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气息。颈联“弹指违秦世,披襟忆晋公”,诗人感叹时光飞逝,历史变迁,同时借晋公表达了对有才能之人的怀念和敬仰。尾联“鹧鸪啼不尽,春事在田功”,以鹧鸪的啼叫声和春天的农事结尾,使诗从对历史和景物的描绘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将自然景色、历史感慨和现实关怀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刘宗周

刘宗周

明浙江山阴人,字起东,号念台,晚改号克念子。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天启元年为仪制主事,历右通政,以劾魏忠贤,削籍归。崇祯元年召为顺天府尹,数上疏忤思宗意,遂谢病归。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复以论救姜埰、熊开元革职归。福王监国时,起故官,劾马士英、高杰、刘泽清,争阮大铖不可用,不听,遂告归。南都亡,绝食二十三日卒,门人私谥正义。治理学以慎独为宗,力倡诚敬之说。曾筑證人书院,讲学于蕺山,人称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钞》、《圣学宗要》、《刘蕺山集》等。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