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蕺歌

上山采蕺留山阿,衱蕺下山日午蹉。 回首白云漫漫多,云中仙吏脱佩珂。 停骖独上舞婆娑,九秋鹤唳摇林柯。 孤亭高标白云窝,俯临万井如星罗。 悠然怀古山之陂,右军遗迹今苔莎。 蓬蒿是处少经过,叩门不见羊与何。 止留清池浴鴐鹅,旌干欲去道不呵。 北郭先生寤也歌,蕺山窈兮钟山峨。 钟山鸣琴声相和,为我洗耳清云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蕺(jí):鱼腥草。
  • 山阿(ē):山的弯曲处。
  • 蹉(cuō):本意是失足摔倒,这里指时间过去。
  • 仙吏:仙界的官吏,这里可能指的是理想化的官吏形象。
  • 佩珂(kē):玉佩。
  • 骖(cān):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这里指骑着马。
  • 婆娑(pó suō):盘旋舞动的样子。
  • 唳(lì):鹤、雁等鸟高亢的鸣叫。
  • 林柯:树枝。
  • 万井:古代以八家一井,称“井”,此处泛指乡里。
  • 陂(bēi):山坡,斜坡。
  • 右军:指王羲之,他曾官至右军将军,此处的遗迹应是与他相关的事物。
  • 苔莎(tái suō):苔藓。
  • 蓬蒿(hāo):泛指野草。
  • 鴐(jiā)鹅:野鹅。
  • 呵(hē):呵斥,阻止。
  • 寤(wù):睡醒。

翻译

上山采摘鱼腥草,把它留在山弯处,采完鱼腥草下山时,日头已过中午。回头望去,白云悠悠繁多,云中仿佛有仙吏解下玉佩。停下马车独自盘旋起舞,深秋的鹤鸣声在树枝间回荡。孤亭高高耸立在白云间,俯瞰着众多如星罗棋布的乡村。悠然怀念那山坡上的古时遗迹,右军的遗迹如今已布满苔藓。野草遍地的地方少有人经过,敲门也不见羊祜(注:此处的“羊与何”可能是用羊祜与王献之的故事,喻指寻访不到知音)这样的人。只留下清澈的池水供野鹅洗浴,举着旌旗想要离去,道路也没有阻碍。北郭先生睡醒后唱歌,蕺山幽深啊钟山巍峨。钟山的鸣响如同琴声相互应和,为我洗净耳朵,在这青云绿萝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上山采蕺的经历以及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白云漫漫、鹤唳林柯、孤亭高标、万井星罗等,营造出一种悠远、宁静的意境。同时,诗人在诗中提到了云中仙吏、右军遗迹、北郭先生等,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人的怀念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文化、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

刘宗周

刘宗周

明浙江山阴人,字起东,号念台,晚改号克念子。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天启元年为仪制主事,历右通政,以劾魏忠贤,削籍归。崇祯元年召为顺天府尹,数上疏忤思宗意,遂谢病归。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复以论救姜埰、熊开元革职归。福王监国时,起故官,劾马士英、高杰、刘泽清,争阮大铖不可用,不听,遂告归。南都亡,绝食二十三日卒,门人私谥正义。治理学以慎独为宗,力倡诚敬之说。曾筑證人书院,讲学于蕺山,人称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钞》、《圣学宗要》、《刘蕺山集》等。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