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殉难十公用前韵太常磊斋吴公

肃肃丰裁亚相寒,匡扶九鼎和盐酸。 欲存赵氏孤何处,枉泣公孙泪满盘。 燕市赓歌留正气,鹿岩风景绍新安。 可怜一木难支处,遗句犹惭沟渎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肃肃:形容庄重、严肃的样子。(读音:sù sù)
  • 丰裁:风纪,仪表。
  • 亚相:原意是指官位次于丞相的大臣,这里代指吴公地位较高。
  • 九鼎:象征国家政权。
  • 和盐:指调和各种事务,使国家稳定。
  • 赵氏孤:春秋时期晋国公卿赵氏被灭族后,其遗孤赵武得到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保护而幸免于难的故事。此处借指忠臣欲保护国家的命运。
  • 公孙:指公孙杵臼,他为保护赵氏孤儿而牺牲。这里借指为国家赴难的忠臣义士。
  • 燕市:古代燕国的街市,这里代指京城。
  • 赓(gēng)歌:酬唱和诗。
  • 鹿岩: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具体所指不详。
  • 新安:可能指一个新的安定的局面或地域。

翻译

吴公庄重严肃,风采仪态如亚相般令人敬畏,他努力匡扶国家政权,调和各种矛盾以维持国家的稳定。想要保存国家的命运,但忠诚的臣子却不知该向何处去寻找希望,只能徒然地哭泣,泪水洒满了盘子。在京城中唱和诗歌,留下了浩然正气,鹿岩的风景延续着新的安定之象。可惜在国家危难之时,如同一根木头难以支撑大局,留下的诗句都惭愧如同沟渠中的流水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对太常磊斋吴公的歌颂与哀挽。诗中通过对吴公形象和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威严、忠诚和为国家努力的精神。首联描绘了吴公的庄重风采和他为国家所做的努力。颔联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忠臣的无奈与悲哀。颈联提到在京城中留下的正气和对新安定局面的期望,但这种期望或许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尾联则感慨在国家面临困境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己未能起到更大作用的自责。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表达了作者对吴公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刘宗周

刘宗周

明浙江山阴人,字起东,号念台,晚改号克念子。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天启元年为仪制主事,历右通政,以劾魏忠贤,削籍归。崇祯元年召为顺天府尹,数上疏忤思宗意,遂谢病归。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复以论救姜埰、熊开元革职归。福王监国时,起故官,劾马士英、高杰、刘泽清,争阮大铖不可用,不听,遂告归。南都亡,绝食二十三日卒,门人私谥正义。治理学以慎独为宗,力倡诚敬之说。曾筑證人书院,讲学于蕺山,人称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钞》、《圣学宗要》、《刘蕺山集》等。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