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怀本

润州高士说陈生,远向滁山踏雪行。 游似马迁真逸足,交因曹植有时名。 琅琊故事堪重醉,西涧遗音又一鸣。 明日归舟俄兴尽,暮云回首大江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的古称。(润rùn)
  • 高士:指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脱世俗的人。
  • 滁山:在今安徽省滁州市境内。(滁chú)
  • 逸足: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 琅琊:古郡名,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这里可能借指滁州的某个地方,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琊yá)
  • 西涧:指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有《滁州西涧》诗。
  • 遗音:这里指前人留下的诗韵或名声。

翻译

在润州有位高尚之士谈论起陈生,说他向着滁山的方向冒雪前行。他出游就像司马迁一样真是才能出众,结交的朋友因为曹植般的才华而在当时享有名声。琅琊的旧事值得再次沉醉,西涧前人留下的诗韵又一次被唱响。明日乘坐的归舟很快就要出发,暮云回首时,只见大江横亘眼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陈怀本之作,通过对陈怀本的行程、才能和交游的描绘,以及对沿途景色和历史文化的提及,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惜别之情。诗中用“润州高士说陈生”开篇,引出陈怀本的形象,给人一种神秘而令人敬仰的感觉。“远向滁山踏雪行”描绘了陈怀本的远行,冒雪前行的画面增添了一种坚韧和执着的氛围。“游似马迁真逸足,交因曹植有时名”用司马迁和曹植来比拟陈怀本的才能和名声,显示出他的出众和不凡。“琅琊故事堪重醉,西涧遗音又一鸣”则将滁州的历史文化与陈怀本的行程相结合,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最后“明日归舟俄兴尽,暮云回首大江横”描绘了明日归舟出发后的情景,暮云、大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悠远的意境,也蕴含着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