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南京

留都两月太常卿,被召俄惊又北行。 一念寅清常对越,半生疏拙寡将迎。 龙江风水开帆好,凤阙星辰曳履轻。 独有月明回首夜,石城钟阜总离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留都:古时王朝迁都后,将旧都留作陪都,诗中指明故都南京。(留:liú 都:dū)
  • 太常卿:古代官职名。
  • 对越:表示对扬、报答神明的保佑。
  • 寅清:恭敬廉正。(寅:yín)
  • 疏拙:粗略笨拙,此处指不通世故。
  • 将迎:指应酬、交往。
  • 龙江:南京的一个地方,诗中当指出发地。
  • 凤阙:原指汉代宫阙名,后泛指皇宫、朝廷。
  • 曳履(yè lǚ):拖着鞋子,形容轻松或从容的样子。
  • 石城:南京的别称。
  • 钟阜:指南京的钟山。(阜:fù)

翻译

在南京这留都待了两个月,我身为太常卿,突然接到召令,又要向北行进。心中一直秉持着恭敬廉正,以报答神明的护佑,半辈子不通世故,也很少去应酬交际。在龙江这个地方,风水好适合扬帆起航,前往朝廷,步伐也似星辰下拖着鞋子那般轻松。唯独在明月回首的夜晚,南京的石城和钟阜,总是让我满怀离情别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潘希曾对自己行程和心情的写照。诗的首联交代了自己在南京担任太常卿两个月后,又被召唤北行的事情。颔联表达了自己的品性和处世态度,强调了自己的廉洁正直和不擅应酬。颈联描绘了出发时的情景,龙江的好风水适合开帆,而前往朝廷的步伐也显得轻松,这里或许有对新使命的一定期待。尾联则转折,在明月照耀的夜晚回首,南京的石城和钟阜引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体现出他对南京的留恋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行程、心境和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