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饱历:充分经历。
- 六师:指天子所统六军之师。
- 郎官箸(zhù):借指大臣的谋议。
- 司马盘:此处指为国家捐躯的壮志。
- 鼎湖: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后,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乘龙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后因以“鼎湖”为帝王去世之典。
- 攀莫逮(dài):想要追赶却赶不上,指无法挽回。
- 杨忠悯:指明代忠臣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杨忠愍”。
翻译
已经充分经历了风霜,心骨都感到寒冷,剩余的生命用来为国家奔波,心中满是辛酸。 天子的军队不采纳大臣的谋议,我愿以一剑来展现为国家捐躯的壮志。 哭泣着想要追随先帝却无法做到,魂魄依傍在黄泉路上,身体才得以安宁。 当时的人早已认识到杨忠悯,我也要如他一般百炼成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己的坚定信念。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诗人饱经沧桑,为国家之事感到心酸的心境。第三、四句则表达了对朝廷未能采纳良策的不满,以及自己愿为国家献身的决心。第五、六句体现了诗人对先帝的忠诚和无奈,以及对死后灵魂得以安息的期望。最后两句以杨继盛为榜样,表明自己要像他一样坚定不移,忠诚报国。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深沉,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