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驻锡(zhù xī):僧人出行,以锡杖自随,因称僧人住止为驻锡。
- 蒲草:一种水生植物。
- 真僧:有修为的僧人。
- 书偈(jì):书写的偈语。偈,佛经中的唱词。
- 朝客:指朝廷的官员。
- 圜门(yuán mén):圆门。
- 出定:佛教术语,指从禅定中出来。
- 法台:举行法事的台座。
- 證:同“证”,证明。
- 人天会:众人与上天相会,这里指盛大的法会。
- 绾(wǎn):系。
- 袈裟(jiā shā):佛教僧众所穿的法衣。
- 紫庭:皇宫。
翻译
在靠近冶亭的龙河停留,一池的蒲草使得座位中都显得清幽。有修为的僧人渡海去寻求书写的偈语,朝廷的官员在圆门处听讲解经义。通过接触事物领悟空的道理,内心自然寂静,随着缘分从禅定中出来,眼神一直保持清澈。法台曾见证过众人与上天相会的盛大法会,几次系着袈裟去朝见皇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灵隐寺的景象以及僧人和朝客的活动,营造出一种清幽、神圣的氛围。诗中通过“驻锡龙河近冶亭”点明地点,“一池蒲草座中清”描绘出环境的清幽。“真僧渡海求书偈,朝客圜门听讲经”展示了僧人和朝客的不同修行方式。“即物悟空心自寂,随缘出定眼长青”表达了对佛法领悟的境界,强调通过对事物的理解达到内心的寂静,以及随缘而定的超脱。最后“法台曾證人天会,几绾袈裟觐紫庭”则提到了法台曾经见证的盛大法会,以及僧人前往皇宫朝见的情景,增添了诗歌的庄严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